华泰证券:关注生成式AI产品反馈以及对苹果(AAPL.US)产业链公司业绩带动
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建议关注6/10苹果(AAPL.US)WWDC大会上AI相关产品的介绍以及市场反馈。根据IDC,1Q24苹果出货量受华为等竞争对手影响同比下滑9.6%,该行认为苹果链CY2Q24拉货动能触底,建议关注AI相关布局是否能够带动产品创新,以及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 华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
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建议关注6/10苹果(AAPL.US)WWDC大会上AI相关产品的介绍以及市场反馈。根据IDC,1Q24苹果出货量受华为等竞争对手影响同比下滑9.6%,该行认为苹果链CY2Q24拉货动能触底,建议关注AI相关布局是否能够带动产品创新,以及产业链公司业绩增长。 华泰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
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蘋果(AAPL.US)截至今年3月底止次財季業績優預期,與6月底止第三財季收入增長勝預期的業務指引相呼應。並為蘋果2024財年的業績奠定了強大的基礎,主要由於公司在未來數年將業務焦點轉向人工智慧手機的升級週期。 摩通將蘋果目標價由210美元升至225美元,予「增持」評級。
美银证券发表报告指出,今年初对苹果评级上调至“买入”的论点正在实现,具体表现为由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推动的多年iPhone升级强劲周期即将到来;服务增长重新加速,由去年12月的11%增长至今年3月的14%;在iPhone、Mac与伺服器方面强调应用苹果晶片;资本回报持续强劲;毛利率有上行空间
瑞銀發表報告指出,預期小米(01810.HK)首季收入按年升25%至744億元人民幣,非國際會計準則淨利潤升51%至49億元人民幣。按業務部門劃分,該行對小米智能手機、物聯網(IoT)和互聯網業務的收入預測按年增長31%、21%和7%,並相信IoT業務的利潤可能較預期顯著,抵銷來自智能手機組件的成本
瑞銀發表研究報告指,藥明生物(02269.HK)維持2024年指引,並重申2024年收入按年升5%至10%屬高可能性,因為大部分屬積存訂單。報告又指,公司提到2024年首季新增項目超過30個,反映了需求復甦趨勢穩固。 瑞銀表示,公司強調2024年至2027年的資本支出主要用在海外產能擴張,2024年
摩根士丹利發表研究報告指,目前幾乎全部基於Arm架構(Arm-based)的CPU晶片都是由台積電(TSM.US)所製造,對比供應給英特爾(INTC.US)及超微(AMD.US)等的x86 CPU,台積電只佔約30%,因此隨著使用Arm-based晶片的Windows系統個人電腦(WoA PC)普及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周二表示,搭载波音公司新型“星际飞船”(Starliner)太空舱的Atlas V火箭将被送回机库,更换一个压力阀,这将使期待已久的首次载人试飞推迟至少10天。NASA称,此次任务的新目标发射日期最早定于5月17日。CST-100星际飞船搭载宇航员的首次飞行原定于周一晚
高盛發表研究報告指,蘋果(AAPL.US)最新發布配備M4晶片和OLED顯示器的iPad Pro及配備M2晶片的新版本iPad Air。第10代iPad於2022年10月首次發行,起價為449美元,而現在價格為349美元起。 該行認為,由於公司所宣布的消息與新聞報道一致,因此基本符合預期。該行指,發
高盛:蘋果(AAPL.US)新iPad Pro(M4)和iPad Air(M2)利好價格及產品組合 Read More »
高盛發表報告重申對英偉達(NASDAQ:NVDA)的「買入」評級,續列確信買入名單,亦將公司目標價由1,000美元(下同)上調至1,100元。該行將公司2025年至2027財年的非通用會計準則每股收益預測平均上調8%,以反映人工智能伺服器需求持續強勁和供應改善的行業季度數據。 該行將英偉達2024財
招商证券发表报告,认为美联储的偏鹰派货币政策将拖累开发及制造药品(CDMO)在今明两个财年的业绩复苏,预计药明生物今财年收入按年有中单位数至高单位数增长的可能性有所降低,因此将其目标价由45港元大幅下调至13港元,评级由“增持”降至“中性”。该行将药明生物今财年的收入及经调整净利润预测分别下调12%
花旗发表报告指出,根据天齐锂业今年首季业绩,将其评级由“中性”上调至“买入”,估计公司将于今年下半年起实现盈利,主要由于高成本的锂辉石库存可能在今年首季至次季消耗;其持股约22%的SQM因税务索偿而产生的一次性影响,对全年现金流影响有限。而SQM与Codelco之间的协议存在不确定性。该行将天齐锂业
国盛证券:小米集团-W(01810.HK)我们预计2024-2026 年小米集团收入为3308/3866/4318 亿元,yoy+22%/+17%/+12%,non-GAAP 核心业务净利润为270/293/318 亿元,yoy+1%/+9%/+9%。基于小米核心业务(剔除造车等创新业务费用)15x